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五十章 婚期既定(2 / 2)

“嫂嫂为我们家生儿育女,自是劳苦功高的,待过几年我出嫁,二哥成亲,咱们家得以出去自立门户的时候,嫂嫂也自然就是当家媳妇。不管是通房还是妾侍,哪怕是生得儿女,谁也越不过嫂嫂去的。”虽说自己不赞同一夫多妻,但是在古代这个大环境下,她还是不想说什么惊世骇俗的话出来,更何况如今哥哥已经收了通房丫头,听苏文氏平素偶尔说起的意思,也是要为哥哥纳妾的,所以她也只能从另外的方面劝解。

“我……”苏冯氏没什么自信地说,“我没有娘那样的气势,也没有礼儿你这样的周详,管家,我……”

“嫂嫂,什么还不都是学起来的,娘这回特意带你入京,难道你以为只是因为你有孕在身吗?还不是要让你跟在她身边儿学着如何管家,这个家,总归是要交到你手上的。”苏礼之前跟半夏生了一回气,这会儿又跟苏冯氏说了这么多话,嗓子就开始沙哑,呼吸也略微急促起来。

苏冯氏见状忙招呼丫头进来,扶着自己下地穿鞋,嘴上说:“妹妹说的我都记下了,你安心养病,我就先不在这儿叨扰你了。”

见丫头把苏冯氏送出门,苏礼才招呼锦之扶着自己躺下,准备小睡一会儿再起来吃饭吃药。这一觉睡得很实,到晚上没等丫头来叫,她自己便已经转醒,觉得精神足了不少。

每天晚饭后苏文氏都会照例来看她,今个儿也不例外,笑着进来先问了苏礼晚饭吃了多少,听说喝了大半碗鸡丝粥,还用了两小块山药栗子糕,本来就好的心情更觉得舒畅。

把丫头们都打发下去,坐在榻边笑着说:“今个儿你大嫂竟是转了性子似的,主动提出来帮我分担家事,原来可是从未见她这般,我听说她下午来了你这儿,定然是你这丫头说了什么吧?”

“我不过是提点了嫂子几句罢了,她是家里的大媳妇,日后咱们自理门户,还不是要她管家,难不成一直劳累着娘不成。嫂子生性温婉,娘家也是书香门第,本来对这些是不太上心的,不过却也不是个蠢笨的,如今她自己想通了,娘只要平时多提点几句,定然是错不了的。”

“嗯”苏文氏主要的还不是想说媳妇的事儿,她话锋一转道:“我今个儿跟老太太私下里商议了一下,你的婚事的确不能在拖下去了,且不说这批命是否确实,朝廷明年年初要发兵边境的事儿,如今已经是不离十的,皇上这几个月一直对沈家示恩,沈青昊要随行出征的可能性极大,虽说不见得会披挂上阵,但是在一旁历练学习却是少不得的。而且老太爷虽然挺过了中秋那晚的坎儿,但是御医都说,怕是过不去年的,人若是年前真的走了,三年热孝你如何出嫁?”

“那老太太可说了该如何是好?”苏礼听着也有几分道理,反正迟早要嫁,早几个月晚几个月她倒也不甚在乎。

“这件事怕是还要着落在你三姐姐身上,当初是她的枕边风吹得给你许婚,这回还是得她去说才好。”苏文氏将老太太的意思告诉苏礼。

“老太太会去跟三姐姐说?”苏礼问,“总不能让我自己去说吧?”

“老太太的意思是,打发人去给三姑娘传信儿,让她回来探病,正好就把这事儿跟她说项说项。”

老太太的动作倒也迅速,不几日,苏禅就回家探病,不过自然是隐藏着身份进来的,毕竟对外一直说的,三姑娘因病修养,还在闭门不出。

谁也不知道老太太跟苏禅说了什么,苏礼也压根儿就没见到她的面儿,但是没出三日,沈家太太就登门,先去探了老太爷的病,随后跟老太太说话,苏文氏在一旁作陪,只见她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老太太道:“这是我家老太爷的亲笔信,我今个儿来不止是为了探病,也是为着两个孩子的婚事。老太太怕是也已经得到消息,朝廷明年年初有兵事,蒙圣上抬爱,昊儿怕是要随军出征,虽说只是历练不用亲自上阵,不过这战事无常,谁也不知道要打多久,老太爷惦记着昊儿的婚事,说是跟您商议商议,咱们是不是年前把婚事办了。”

老太太故作沉吟:“可是,皇上不是早就着礼部给定下日子?这,咱们若是私自更改,怕是不行的吧?”

“老太太莫要担心,只要您家肯舍得把姑娘早几个月给嫁过来,我家老太爷自会去跟皇上求情的。”沈夫人虽说心里不乐意,但是自家公公发话,她哪里敢不听,只能来苏家说项。

“我这个老婆子是没什么打紧,左右小辈成婚我瞧着都高兴,只问礼儿她娘舍得不舍得早些把姑娘给出去吧”老太太扭头去看苏文氏。

苏文氏见状便说:“女儿是娘的心头肉,什么时候给出去我都心疼,不过亲家太太说得是合情合理,我就是舍不得也要舍得。更何况老太太在这儿,您给拿主意就是。”

于是这样便将此事商议已定,几日后沈府送信来说,钦天监已经给算好日子,腊月初十办婚事。

如此一来,苏文氏心里的石头算是落地,不过婚期这么一提前,准备嫁妆的事宜却已经是刻不容缓,宝石和古董摆设之类,苏泓来信说已经筹措了,她见新房的绣品还差不少,家里的丫头怕是忙不过来,又找文老太太介绍了几个手艺好的绣娘,一道请到家里来忙活。

京郊的宅子改建重建已经基本完工,只剩屋里的细微装饰和摆设用具,又另雇了工匠开始按照新房尺寸打造家具。

日常用物如碗碟、掸子等等琐碎的事物,她干脆就都交给媳妇苏冯氏去准备,并打发自己当初从娘家陪嫁过来的两个牢靠下人,到北方去采购皮毛。刻着喜庆图案的金银锞子也订好样子,托付给一家首饰铺子开始打造。四季衣裳鞋袜也请了如今京城内最有名的锦绣坊来量了尺寸,敲定了样子开始做。苏礼的身子还没大好,她不忍催她赶紧做婚床上的绣品,但算着日子一天紧似一天,又觉得心急不已。

苏礼知道苏文氏为给自己筹办嫁妆忙得团团转,好在自己之前已经有所准备,如今只差喜帐和两对鸳鸯枕,可是那喜帐却也是最繁琐复杂的,所以她也开始每天量力而行地做些活计,虽说气力还是不济,但总比每日空呆着什么都不做的强,

这天刚绣了不到半个时辰,就觉得有些气促咳嗽,怕乱了针脚,便让半夏先将东西收了,自己靠在榻上歇着,却听外头锦之招呼人的声音:“娘,您来看我们姑娘?”

苏礼忙叫半夏挑帘子去迎,就见刘妈妈拉着锦之的手进来才放开,上来行礼道:“见过姑娘,老太太惦记着您的婚事,怕您陪嫁的丫头和下人不够,便让老奴领些牢靠的人来给姑娘挑选。”

说罢她又压低声音道:“老奴给姑娘挑的都是忠厚肯干的,绝没有那些个搬弄是非、论人长短、偷奸耍滑之辈。”

既然是刘妈送过来的,苏礼倒是没担心会有奸猾之辈,忠厚是肯定的,但是主要的问题是忠于谁。自然不会是忠于她,而是忠于老太太的,不过既然老太太打发人送来,她却也不能就这么推出去。

而且细想想,与其去外头找些不知根知底的进来,还不如用家里的,大不了到时候就打发出去看庄子,只要肯干活,自己也没什么好怕的。想到这儿她就笑着对刘妈说:“真是劳烦祖母还这么惦记我,我正为不知去哪里找人犯愁呢走,咱们出去瞧瞧。”

人都在院子里候着,苏礼出去后几十号人呼啦啦跪下请安,她招呼人起来,坐在半夏给她铺好软垫的椅子上,视线从眼前的人身上扫过,人都是一排排站着的,每一排就是一户人家,站在最前头的就是当家人,其后依次是家里的婆子、儿子媳妇以及没出嫁的姑娘。

只听刘妈在一旁道:“这六户人家,都是在府里做了至少两代的,当家人各自都有点儿不同的手艺,姑娘看着哪家的好,留下便是。”

苏礼听说都有手艺便问:“都会哪些个手艺?”

于是底下的一一道来,有种田的把式,有识字会记账的,有会伺候园子花草的,还有懂得打铁锻造的,还有会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的。

听过之后,苏礼斟酌着留下了三户人家,分别是懂得种田、记账和懂得打铁的,寻思着日后怕是能用得上,余下的三户就让刘妈又带了回去。

半夏见家里添置了人口,便问姑娘如何安置。

苏礼瞧瞧下面的十几个人,咳嗽一声道:“我这人没什么大规矩,只要踏实干活,不偷奸耍滑,不卖主求荣,我对下人从来都是宽待的。如今你们新来,日子长了就会知道我的脾气秉性,我如今也不多说什么,后面的几个丫头就直接收拾东西搬过来住,先让半夏和锦之带着熟悉规矩,你们三户分别去三个庄子上先暂时领着管事,如今也没什么旁的事情可管,只要盯着那些工匠修缮房屋、打造家具便可,日后我再做别的安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