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76章佃户

第176章佃户

韩林却美滋滋的握着媳妇儿的手,笑的比啥都开心。

阳春三月,正是花开春暖的季节,纵然北方春天来的迟,可是它终会到来,春风款款迎面而来,春雨淅淅沥沥如暮如烟。

一晃眼儿,李寄在韩府已经住了三个多月,由刚出京城时的身体羸弱,到现在的翩翩少年郎。

看着表弟的身子骨,一天比一天的强健,陈平是比什么都高兴。隔几天就派人,回府禀告表弟的身体状况。

乃至老威远侯,甚至是淑妃在得知李寄的身体,得到了最好的养护,而且现在已经趋于正常的时候,淑妃真是喜极而泣。

想起当年,她怀胎七月,被冯贵妃所养的黑猫吓得早产,虽然事后那抱猫的宫女被杖刑,可是谁不知道那就是冯贵妃指使的。

为了儿子的身子,淑妃这些年是费尽了心思,如今知道儿子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,真是直念“阿弥陀佛!菩萨保佑!”

而此时的韩府里,李寄正在开开心心的试穿新衣裳,他从宫里带出来的衣裳,都穿不上了。不是短了,就是瘦了。现在试穿的衣裳,都是表姐让针线房,现给他赶制出来的。

雨过天晴色的圆领长衫,穿在他恰好抽条的身子上,更衬得出一位浊世佳公子的形象。

听见外面远远的传来三宝的说笑声,忙让贴身的小太监去开门。就见小三宝儿扒着门框喊着,“小舅舅,我们要跟干娘出去,你去吗?”

“你们要去哪儿?”李寄带着变声期的公鸭嗓问道。“我们跟干娘坐马车,下山去看地。”

听说坐马车下山,李寄比三宝还兴奋,“等等我,我也去!”说完,也不理会旁人,率先跑了出去。

跑到晓晓跟前,习惯性的伸出了手,远远的隔空比量着,“表姐,我比你高了。”

看着少年得意的笑脸,谁能想到几个月前的病鸡样儿?刚刚来的时候,和晓晓的个头儿差不多,谁知道过完年之后,简直就是见风长,一下子窜起来一大块,现在比晓晓还高了半个头。

哎妈!简直是没天理呀!想想就泄气了,自己的个头儿,这辈子也就这样了,能长成这样,已经不错了,人得惜福。

在少年明朗的笑容里,晓晓服气了,理由是“谁让我是女人,男人的身高,永远比女人有优势。”

一行人坐着两辆马车,侍卫随护着,浩浩荡荡的下了山。

一路行来,以前空旷的山野,现在也有了人烟。尤其是道路两旁的田地里,更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。

自家这一千多亩地,怎么都不可能自家人种,晓晓当初就打算招长工,找佃户。

北方苦寒,晓晓就让人在镇上贴上告示,凡是佃种郡主府地的佃农,第一年,郡主府出种子,只收四成租子,以后年年四成租子,一些薄地租子就更低。

看见告示的人,都奔走相告,甚至有别的镇上的人家也来佃地。毕竟在此之前,都没有过这么低的租子。

晓晓都想过了,她有郡主的封号,别人不敢把她咋地,否则非被别的地主砸玻璃不可。

不出几天,地就被佃出去一大半。剩下一些靠近小青山的,晓晓准备找长工种水稻,毕竟自家占着天时地利。

还有一个原因晓晓没有说,那就是远处来佃地的人家,一个个拖儿带女的远道而来。这个年代不像现代,有个什么南漂北漂的,为了梦想去打拼什么的。

而这古代,不到万不得已,谁都不愿意背井离乡。

尤其是在春寒料峭的时节,一家老小穿着单薄的衣裳,满含希望的看着你,你真的说不出来没地了,你们回去吧这样的字眼儿!

晓晓记忆里,有那么最深刻的一家子,那是一个傍晚,天已经快要黑了,外面有人敲门。

门房钱叔开门一看,吓了一跳,那一家几口都快冻僵了。赶紧的先把人让进门房,让他们先暖和暖和,喝口热水。

在让孙子找来丁管家,丁叔问完情况,又去看了一下,才来回复晓晓。听了丁叔的叙述,那是一家六口,夫妻两个,带着四个女儿。

晓晓一听,就知道这是个有故事的人家。后来一问,果然是个很老套的故事。

儿媳妇,连着生了四个闺女,婆婆天天指桑骂槐,这些夫妻俩带着孩子们都忍了。可是婆婆竟然听人挑拨,丧心病狂的背着儿子媳妇,把大孙女儿给卖了。

两口子知道了,坚决反对,怎么祈求都无用的情况了,两口子带着四个孩子,连夜逃了出来。

走投无路的一家人,听说安平郡主这里招佃户,就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来了。

看着明明年纪不大,却满脸风霜的夫妻俩,再看看面黄肌瘦,却很懂事的四个小丫头。那四个小丫头,最大的不过十岁左右,最小的还没三宝大。

晓晓说出来的第一句话,“你们吃饭的吗?”夫妻俩断断续续半天才说出来,“吃过了,是您府里的厨房娘子,给做的热汤面。”

看着一家人满脸回味的样子,晓晓都觉得心酸。是佃地还是做长工,晓晓让他们跟李叔去协商。

又看看一家六口,补丁落补丁的衣衫,就让蓝嬷嬷,把家里的棉布和棉花给他们一些,让他们做身夹衣和罩衫。

听到郡主这么吩咐,一家人感激泣零。可是这一家六口的住处,也是个问题,这种天气还没法盖房子,府里现在也是屋子紧张,也没空屋给他们暂住。

后来还是丁婶想着,厨房那有间小仓房,收拾出来还能住人,可是那也住不下他们一家六口。

后来还是晓晓发话,让那夫妻俩暂住那个小仓房,那几个小丫头,就暂时住在后罩房。

这一家六口,就暂时从府里住了下来。那夫妻俩晓晓很少见到,可是这四个小丫头,到是天天能看见。

尤其是两个大点儿的,每天都抢着干活,而且还挺有眼力见儿,从不往屋里凑合。帮着拿个东西,填个炉子,扫扫院子,只要是力所能及的,小姐俩都抢着干。

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这话一点儿也不假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