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8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(2 / 2)

珠玉自应传盛世,神仙何幸下瑶台。

名园一自邀游赏,未许凡人到此来。

凝晖钟瑞匾额薛宝钗

芳园筑向帝城西,华日祥云笼罩奇。

高柳喜迁莺出谷,修篁时待凤来仪。

文风已著宸游夕,孝化应隆归省时。

睿藻仙才盈彩笔,自惭何敢再为辞。

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

名园筑何处,仙境别红尘。

借得山川秀,添来景物新。

香融金谷酒,花媚玉堂人。

何幸邀恩宠,宫车过往频。

贾妃看罢,称赞一番,笑说:“终究是薛林二位妹妹的作文与众不同,不是其他和我这些愚姐妹所及。”

其实我觉得黛玉写得确实最好,她那诗的意思是,我的名园筑在一个红尘不在的仙境里,里边有香有酒,有花有人。我本来想脱离红尘,何曾想到有幸有宫车频频过往。

这是一种隐士的口气,我要筑庐在五环以外(温榆河河畔),不跟世界里的人相交往,意外却有中南海的人,总是坐着车来我这里问治理国家的问题。哎呀,我是要当隐士的啊,你们来,这算是我有幸还是不幸呢?不管是有幸不幸,我都没有原本意料和期望这一点啊。这显出了贾妃无意于皇堂留连,却天生丽质难自弃,一朝选在君王侧。其实我没这登皇堂的意思啊。

这样写是好哇。

宝钗写的,非常工整,对元妃的才德和尊贵,有恰到好处的突出,也是不错的。但是一个出世有位,一个温榆河躲着,二者有这样的不同。其实所谓“钗黛合一”,出和入的两种心思,原本就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心里,互相抱着伴着,是分不开的了。

都光荣。

这时候,贾宝玉也在写呢,正为了“怡红院”那一首,写到一句“绿玉春犹倦”。旁边宝钗转眼瞥见了,于是悄悄推了他一下说:“她就是因为不喜欢‘红香绿玉’,所以改成了‘怡红快绿’。你这会子偏用‘绿玉’,岂不是有意跟她争闹了。而且,对于芭蕉,可以用很多东西去形容啊,不必非得‘绿玉’。”

宝玉这人,总想着红香在左,绿玉在右,所以不由自主,这里把狐狸尾巴又露出来了,色迷迷了。宝玉连忙擦着汗说:“我一时想不出怎么比喻芭蕉了。”

宝钗说:“你可以把‘绿玉’改做‘蜡玉’。”

宝玉说:“‘蜡玉’形容芭蕉,可有出处?”

宝钗说:“唉呀,你将来金殿对策(皇帝亲自主持的高考),恐怕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吧。不要激动啊。唐人有咏芭蕉,‘冷烛无烟绿蜡干’,你都忘了不成?”

唐人形容芭蕉是,一个蜡烛被冷风吹灭了,绿绿的蜡油干了,不过,这个比喻没有美感,而且体积也相去甚远。蜡烛比喻芭蕉,那台灯是不是向日葵?

宝玉连忙改了。于是献上去。

于是贾妃看毕,说:“果然大有长进!”众人高高兴兴地品诗,这时,外面的演职员们都着急了,十二个小女孩扮上了帝王将相,手里拿着饮料和冰激凌,打着脸儿,都不耐烦了。这时太监飞来说:“可以开演了,做完诗了。”

于是,元妃点了四个戏,教大家开演。演的都是唐明皇、杨贵妃、吕洞宾、何仙姑什么的故事,演完,太监说:“贵妃说了,龄官演的极好,请吃点心。另外,再请龄官演两出《游园》和《惊梦》。”

结果龄官没练过这两处戏,偏不演,定要演《相约》《相骂》(这没品位的名字,这孩子也不上进)。贾蔷扭不过她,只好叫她吃完冰激凌和点心,又演了这两个。随后,赏赐这帮女孩子。

然后,元妃又在园中游逛一回,不久太监启奏:“都准备齐了,可以赐予了。”于是给贾府上下贵太太、姑娘、媳妇、官老爷、公子们并园中工程人员、服务人员、演职员大颁赐物,都是金银绸缎什么的,大家喜自不必说。

众人谢恩已毕,太监启奏:“时间已晚,请驾回鸾。”贾妃听了,不由得又滚下了眼泪,于是拉住贾母等人叮咛:“天恩浩荡,每月你们可以进宫来看我,或许明年我还可以再来看你们,只是万不可这么奢华糜费了。”贾母等人哭的答不上话来。于是贾妃只得忍心上舆而去,这边众人也劝慰贾母扶出园子而回房。且听下回分解。